商品 知识
首页
白露无尘服 产品展示 市场合作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常见问答 联系诚迪
新GMP专栏 食用菌专栏 实验室专栏 无尘专栏 行业专栏 行业知识 政策标准 关于诚迪
产品列表
现在位置:上海诚迪->新闻资讯->行业资讯->长三角医药投资沃土:制药、器械、研发一网打尽
长三角医药投资沃土:制药、器械、研发一网打尽
时间:2014-3-31 11:41:42 来源:佚名 作者: 编辑: 访问次数: 关闭

作为国际交换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总量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凭借着近乎垄断的竞争力和生产暴利,赢得了全球逐利投资者们的青睐。而长三角地区向来是国内医药行业的投资重镇,这里聚集着全国近1/4的医药公司,也是中国地理版图上最受资本瞩目的医药投资沃土。

  长三角医药产业链完整

  长三角地区虽然只占全国面积2.2%,却拥有医药制造企业近30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有32家。而自200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资本参与的并购项目累计有55起。

  民间资本活跃的浙江与医药行业传统大省江苏在企业总量上已不分伯仲,浙江的制药企业共537家,江苏拥有499家。

  而浙江的医疗器械生产商有867家,江苏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军地区有1589家。国内外资本云集的上海作为行业的研发中心,则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企业,而这一优势又往往会在后来成为成功上市的最大资本。

  另一组数据则将长三角地区医药企业在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江、浙、沪累积医药制造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25%,其占比27%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0%的利润总额,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强大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医药行业具有最严密的细分领域,国际通用的五大子行业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而其中各省市的侧重点则存在较大差异,各具优势。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了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行业格局:“浙江省多年来以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为主营,台州、东港、温岭等地是全国化学药品原药的生产基地,为长三角及全国化学药品制剂提供原料基础。同时也是最大的出口基地,包括抗生素类、激素类、抗肿瘤类药物。”

  而上海,则拥有最具实力的研发团队。各类研究所和医药高校的聚集形成了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竞争力。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5%的增幅,随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张江药谷已成为国家级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同时,中药饮品也是上海的传统强项,从2003年的起步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效应。

  医疗器械是江苏省的拳头产品,包括心脏支架、骨科器材以及体外检查设备等。最知名的无疑是上市公司鱼跃医疗,该公司去年以来仰仗资本优势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并购大户。“现在,有很多企业也看好家庭用的医疗器械市场。”上述负责人表示。

  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医药地图上最核心的板块,源于其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当其冲的是地理位置,与内陆省份不同,长三角地区的医药制造企业在出口交货值上表现优异。仅浙江地区医药出口值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主要方向为东南亚、日韩等国。

  但他同时表示,近年来其竞争对手包括康恩贝、华海药业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开始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制造园区,旨在为医药品牌的“向外输送”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毕竟,欧美国家对药品的监管力度远大于国内,想要打开欧美市场的渠道,先要过国际级别的认证关卡。”

  其次是人才互补的软实力规划。华海药业副总经理王飚就表示公司求贤若渴的态度,“对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药企而言,高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药企的人才需求。”

  由于毗邻上海,江浙两地每年都能接受到具备创新能力、经验丰富、技术一流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江浙一带药企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火热医药并购模式多样

  由于IPO停滞,去年整个医药行业的并购动作更加频繁,加之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中国健康医疗产业的前景。

    1、大鱼吃小鱼。早些时候,浙江康恩贝制药以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内蒙古伊泰煤炭持有的内蒙古伊泰药业88%的股权,以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由于被并购方拥有国家医保、国家中药保密技术品种“麝香通心滴丸”,依托此举,康恩贝能建设完善的处方药营销网络。

    2、行业内家长的撮合。同属浙系的海翔药业也曾与苏州四药联姻,为其延伸下游制剂产业链寻求突破。作为苏州医药集团下属子公司,苏州四药主营抗生素类药品。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系列均通过美国FDA认证。完成收购之后,在市场份额和技术支持上,双方形成了良好互补。通过增资设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制剂生产线,海翔药业在抗生素类药品中占得一席之地。

  医药行业的并购从不按规则出牌,只要有利可图,跨省并购亦屡见不鲜。

  估值关键看研发能力

  面对这番光景,天使和风险投资者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从移动互联网领域转战于此。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共完成并购103起,涉及金额21.64亿美元。其中,在VC/PE相关并购交易数量方面,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48起案例占比10.8%,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与行业大鱼吃小鱼的收并购不同的是,PE的出手相对谨慎一些,对细分领域的选择会做出较冷静的分析。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该行业存在着严密的政府监管、试验期的不确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的风险性。记者在试图采访药监局以及多家制药企业时,都被以“需要请示国药局报备”的理由而遭到婉拒。可见该行业的“江湖水深”。

  近年来,PE携手上市公司恐怕是医药行业交出的最耀眼成绩。但医药企业究竟如何估值,似乎存在着鱼龙混杂的局面。

  综合上述人士的观点,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仅凭PE来估值是不太合理的。“当企业进入一个稳定的增长期时,需要每年都向市场推出1到2个药品,才能保持较高的PE水平。但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发能力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研发人员在企业中的占比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专利项目。”

  一位上海药监局人士透露,影响医药企业能否实现快速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是销售能力、政府关系和研发能力。医药行业的销售模式也与其他行业大为不同。如果药品一旦进入了医保行列,那与零售终端的销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政策之手又无处不在,因此三者之间要找到平衡关系才是较全面的评估。

  行业水深,资本小心试探

  医药行业的水究竟有多深,中美史克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仅药品这一概念,就有三个细分领域。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疫苗。简述而言,化学药既是以化学分子式所构成的,生物类药品是由蛋白质构成,而疫苗的构成是抗原抗体。从事着三类药品生产的厂家在专业背景上完全不同。化学药品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化学系,而其他两类的人员必须是生物、药理专业。”由此可见,对于整个团队的考量在第一步就有了很明确的分化。

  为此,一位长期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投资人士告诉记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市场上熟悉的药品已不再具有投资的价值,此类药品的专利权不再具有竞争力,频繁的复制以及广泛的应用让它们永远停留在了过去。”

  他向记者和透露自己更看重的是原研药的投资价值。“此类药物在国外的发展规模很大,多来自澳洲、美国、日本等。国内的原研药实力还有待加强。这时,首仿药便成了香饽饽。”

  上述专业人士解释道,“作为仿制药品,成本远低于进口药。但由于其属国内首批仿制,因此会比后来者们拥有更好的价格优势。基于许多制作和生产流程的客观限制,航母级的药企会更具备这样的实力。如江苏的恒瑞医药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谈及生物制药,他却持保留意见,“此类药品的投资黄金时间还未真正到来,会存在较化学药品而言更高的风险。”

  他认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周期会很长,如此一来,资本所要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加。前期进入时危险系数很高,如果选择在即将达成目标成果的阶段进入,那会得到丰厚的汇报。由于生物制药的仿制率较低,在拥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才会导致被追捧。

  事实上,尽管资本热衷于生物制药,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国内在这个领域只是一个初级阶段。

  持相同意见的还有中融康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禹勃,他认为,无论研发水平还是产业规模,我国相比国外仍处于劣势。投入大,产出低的尴尬局面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疫苗是目前为止鲜有人触碰的领域,究其原因,除了国内研发力度无法跟上之外,更重要的是政策的高度监管。严控疫苗的生产及制造,而流通环节也由政府全权掌控。一系列的高门槛让投资者们望而却步。毕竟,临床需求量强大,市场规模化前景良好才是不变的主旋律。

  比起药品类的繁杂分类,医疗器械领域是较易进入的行业。大致包括植入类、支架类、体外诊断类。江苏省作为医疗器械的生产基地,主要实力分布在苏州、常州及连云港。在骨科器械类有突出表现的如康辉和创生,拥有空前完善的产业链。

  “医疗器械的增长快,品类多,国内外的工艺水平已非常接近,并购投资非常有吸引力。”上述人士继续向记者阐述观点,“拥有医疗器械第三类注册证(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因此获批后具有极高的价值。”

用户:
更多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验证码:
上海诚迪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00069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直线:18017018141;传真:021-33250253;E-mail:shcend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