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衡量大学实力的重要指标,直观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水平。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西安交通大学交上了“历史最好成绩单”。
西安交通大学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3个“优秀”、2个“良好”的优异成绩。优秀实验室数量位居高校第一。
据悉,本次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有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工程领域43个、材料领域21个。科技部分别委托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和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组织评估,经过初评、现场考察、综合评议等环节,根据科技部发布的评估结果,16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其中工程领域11个、材料领域5个;42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其中工程领域29个、材料领域13个。
夸!交大"国重"有多强?
∎ 西安交大共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全国排名并列第五,已经成为西安交大重大项目的承接港、科研成果的蓄水池、对外合作的交流窗;
∎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各类建设经费超过10亿元,拥有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380余台(套),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 累计科研到款超17亿元,承担的重大项目占全校的60%以上;
∎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在包括Nature、Science在内的高水平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1.2万篇,授权发明专利近1800余项。
看!五个"国重"研究啥?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属于能源动力、能源化工与能源环境。实验室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作为主攻目标,与能源、动力、化工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广泛的科研合作,在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总体定位:开展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高效洁净开发、转化和利用原理与高性能能源材料、装备和系统设计与安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特别注重能源动力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航空航天中的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光/电物理及化学、生物物理及化学的基础理论及规律的研究,并拓展到过程与系统的高度集成创新研究。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 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与设备的控制与集成;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与决策。近年来在实验室形成了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微纳米压印与传感器制造、高速高精密加工、高精密测量、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测、服务型制造模式等国内领先的研究方向。
在学科前沿研究方面,重点在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方面开展了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工作。
在服务于国家需求方面,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简称04专项)计划,发展高速高效加工、高性能精密测量、高精度装配等技术,支撑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提升,推进制造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发展,建立设计制造、网络服务相结合的服务型制造运行模式和实施方法。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材料力学行为表征与评价; (2) 表层材料性能及表征; (3) 高性能材料及其应用; (4) 严酷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
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和特色是:以力学性能为主要指标的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即着重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服役行为及其与制备工艺、成分、结构、性能等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服役条件下材料的合理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和判据,并将其用于指导获得最佳服役效果的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备工艺技术。
研究重点为:根据材料的服役行为和使用要求,提炼表征材料基本属性的性能参量,研究恰当的评价方法和判据指标,把握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检验并反馈于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是国家面向电力能源建设,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在电力设备电气绝缘领域开展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级重要科研基地。
实验室研究方向为:电介质材料、结构、性能、表征及其应用,电气设备及其智能化,电力设备绝缘系统及其寿命管理,电工电能新技术及应用。
自2003年以来,实验室针对电力设备电气绝缘领域的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协作项目,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验室已形成多学科融合、勇于创新的科研群体。实验室研究设施完备、系统,科研条件处于国际上大学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力学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高级力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解决重大装备、国家安全、交叉边缘领域及其它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从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固体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
(2)结构的轻量化多功能设计理论与方法;
(3)复杂服役环境下装备结构的振动与噪声;
(4)机电结构系统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实验室在国际交流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美、英、日、德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